本周小结
上周日WSJ报道Meta大裁员在本周三真的发生了,竟然裁掉了一万多人,可怕,寒冬就此来临了。其他大厂估计以后裁员起来也没有任何压力了吧。看看这个冬天会是怎样吧。
京东买的书终于到了,现在的运费越来越贵了,结果发现以前不知道不急的话还可以选择海运,只能说京东的UI设计的不错,让我完全忽略了这个选项。总共到了20本。现在选的书会比以前认真很多,到了以后也会大致都看完。周末挑的第一本看的是埃丽卡·法特兰的《中亚行纪》,可能主要是因为以前看过刘子超的《失落的卫星》,所以依然对神秘的中亚比较有兴趣,看看挪威人和刘子超的角度有什么区别。不好意思,这个post有点标题党了,并没有肉身去中亚。
中亚行纪:社会人类学的角度看中亚 ⭐️⭐️⭐️
肯定很多人都不知道中亚五国都是谁,二话不说,先上一张图!请关注图中的五个斯坦国:土库曼斯坦🇹🇲,哈萨克斯坦🇰🇿,塔吉克斯坦🇹🇯,吉尔吉斯斯坦🇰🇬,乌兹别克斯坦🇺🇿。
先说说和刘子超的对比吧。感觉完全不是一个风格。刘子超更像是旅行文学,随便闲逛,和当地人交谈,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。埃丽卡·法特兰更像是一个社会人类学的研究之旅,书里穿插着很多历史小知识之类的,感觉像是有一丢丢旅行性质的小论文。而且作者透露着一种民主制度的优越感,和当地人接触起来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,还是刘子超比较亲民。
这个书里有些背景和故事在今天读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不知道这本书以后会不会被禁。。 看了看豆瓣的评论也都很PC。书里描绘了很多独裁者的故事,满街的总统塑像时刻盯着你不会让你孤单,成功洗脑的个人崇拜,最让我惊奇的是《灵魂之书》和抢婚的传统,另外还有各种相信人定胜天的战胜大自然的运动。
五个中亚国家都是有着很强的苏联的影子,就像刘子超所说的卫星一样。失落的卫星,点出了即使解体之后,这些国家也没有选择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,独立和勇气在这个时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。从历史上来讲,中亚这片地方从来就不是一个隔绝之地,古代的丝绸之路,千年前的智识生活,后来蒙古和苏联帝国的统治,然而到了现在却是没多少人知道的地方。还有一点比较深刻的是,有些人对当年的苏联生活无比怀念,对于他们来说,那时候可能真的是最好的年华加上制度的自信吧。
简单提一下对中亚五国的印象:
- 土库曼斯坦:和朝鲜类似,极度封闭,大理石的城市,夸张的城建和个人崇拜
- 哈萨克斯坦:国土巨大,更加民主开放,游牧民族
- 塔吉克斯坦:穷,男人们去俄罗斯打工找第二个老婆
- 吉尔吉斯斯坦:贫穷生长出的民主,更加民主但是却有抢婚的习俗
- 乌兹别克斯坦:禁忌艺术的沙漠博物馆,养蚕,棉花,大跃进
最后关于为什么要旅行,特别是这种奇特小众的地方,用一句作者不那么理论的话:
我们为什么要旅行呢?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遭受路途漫长、地处偏远和置身异域带来的所有这些不痛快?我的理论是,我们的记忆天生具有欺骗性,容易出错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永远会启程进行新的探险。我们一回家,那些不痛快就自动转化成了有趣的逸事,或者被忘得一干二净。记忆不是一条直线,它更像一个布满小点的图表,这些点都是精彩的点,而余下的部分是一片空白。记忆也是抽象的,从未来往回看,以往的不痛快看上去几乎都不太真实,像梦一样。
希望以后的探险有很多,精彩的记忆点,以及有趣的轶事。